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50mm霸主,反遠望潮流中的一股清流—Sony FE 50mm F1.4 ZA

DSC00131


無需多說了。家裡迎來了我等了好2年的一顆鏡頭。從當年α7横空出世之時,我就一直在期待一顆高素質的50mm鏡頭。後來Sigma 50mm F1.4 DG HSM Art的出現也讓我更期待Sony開發能夠與其分庭抗禮的E卡口原生高速50mm鏡頭。

而這顆FE 50mm F1.4 ZA,看起來正是Sony在新時代變態素質50mm鏡頭的戰爭中所交出的答卷。Sony的開發團隊居然不隨波逐流跟上OtusArt系列都採用的Distagon結構,而是採用上古時代一脈相傳的Planar結構并加以改良。發佈之時我也不禁擔心:這畫質能看嗎?


DSC00133


打開盒子發現,與我之前的FE 35mm F1.4 ZAFE 55mm F1.8 ZA一樣,SonyCarl Zeiss合作的鏡頭都會有工程師簽名的檢查卡來確認質量沒有問題。就算不是正統的德國血統,但是"索蔡"該在書面上做的文章還是不會放過的。

買來之後我也特地到Sony HK去再次檢查過它的狀態。這顆50mm并沒有偏光軸的情況出現、也沒有組裝不良導致入灰入塵之類的症狀。

因為這些在我以前的35mm曾經出現過,讓我不免擔心。看來這顆就沒有這個問題。


P1010441



毫無意外,在α7S上,這顆鏡頭裝上去之後會顯得非常不平衡,但是機身裝上皮套之後手感會稍微比較能夠接受。在α7R Mark II上也是,不裝上皮套的話小拇指懸空加上鏡頭重量前傾會造成手感極差。不過一代機身的主要問題應該在於快門的位置,不是這顆鏡頭的錯。我對Sony這堆機器手感方面的抱怨在這裡就不多聊了。


P1010436


對焦速度

我對FE50mm F1.4 ZA的第一印象是... 對焦速度還是偏慢。不管是相比FE 55mm F1.8 ZA還是其他鏡頭,新生PlanarAF并不是很盡理想。當然,速度偏慢這個問題裡面自然也有α7S本身的過。α7R Mark II上我無法保證好多少%,只能說會好一點點。至少它不會像Sigma一樣跑焦,讓我比較欣慰。

因為我不拍高速動態物體,追蹤對焦上沒辦法和大家分享太多。不過,我對Sony α7系列的追蹤對焦怨言一直不少。主要還是因為這些相機的對焦系統是利用數字算法擅自識別被攝體大小之後,用許多對焦點來形成對焦""進行鎖定追焦(就算使用最小的彈性對焦點還是一樣),而不是像Nikon一樣可以讓人控制只用一顆點來進行精確的3D追焦。不只是原生鏡頭,相信用過MetabonesAF轉接環的各位一定能理解我說的意思。

這點自然有利有弊,α7R Mark II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還算能夠準確分析被攝體的大小,但是我還是希望Sony能夠提供一個更為精確、讓我自行決定對焦點的追焦方案。

言歸正傳,用料兇猛的這顆FE 50mm F1.4 ZA用的馬達雖然只是SSM(而不是DDSSM、更不是線性馬達),單單追蹤一張臉或者一個跑動的人的話我使用下來也算靠譜,和其他定焦鏡頭大同小異。

如果使用手動對焦,雖然是fly-by-wire的設計,但是它有繼承到FE 85mm F1.4 GM那種優化過的算法,可以讓手動對焦不會那麽辛苦。


DSC01460-编辑

DSC00111

DSC01167


修正到近乎無可挑剔的光學表現

我想先從色散等問題這部份開始先稱讚FE 50mm F1.4 ZA的光學素質,因為Sony對於這些煩人的小毛病修正的實在是太棒了。

它讓我能夠很放心的對著逆光拍攝。我對同系列的35mm不夠喜歡有一部份就是因為逆光的畫質。除了色散,35mm還有比較嚴重的眩光、鬼影等缺陷,我可以坦言這些在50mm上幾乎都不是問題了。和我使用Sigma的時候一樣,我不需要擔心FE 50mm F1.4 ZA對著大光比拍攝的時候會對畫質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鏡頭在反差方面也是有著優異的表現,大光圈逆光的時候不容易出現"一片白"的情況。我覺得這對於Sony的大光圈FE鏡頭來說算好是的一步。除了G Master系列的85mm之外,終於有靠譜的大光圈鏡頭可以用了。明明一樣使用了T*鍍膜,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50mm的表現會比35mm來得成熟、靠譜。

1

DSC01180

DSC01177

DSC01098-编辑-编辑


雖然這顆鏡頭不是典型的Planar結構,但它還是不負Zeiss經典的結構名稱,像場十分平坦。它幾乎沒有球面像差、也沒有什麼畸變。硬是要挑剔的話,在高反差的環境下用大光圈拍攝中遠/無限遠距離的物體或許會出現些許的像差,但收個光圈到F2左右基本上就沒了。


DSC00570
(橫評豎直,幾乎沒有變形)


大問題也不是沒有,暗角蠻重的。但是大家買Sony可以說就是為了那個天靈靈地靈靈的BSI傳感器, 靠著強大的動態範圍和高感光能力,後期依賴數碼修正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還有一個"硬傷"算是戳到了我的痛楚,那就是它的最近對焦距離距離只有0.45m。開發團隊曾表示如果要更近的話不得不加大鏡頭體積,0.45對於50mm鏡頭來説也是正常規格了,但是我還是真的很懷念Sigma0.4m... 要知道FE 55mm F1.8 ZA的一大硬傷正是最近對焦距離,而50mm也沒有拉開太大的差距,還是留下了點遺憾。



DSC03067-编辑
(FE 35mm F1.4 ZA 面對逆光略微苦手)


DSC01901-編輯
(當年的 FE 35mm F1.4 ZA 光圈全開銳度有點...)


十分銳利,但是還可以更好

會讓我用這個標題,其實是為了致敬Sony FE 50mm F1.4 ZA榮獲了DxOMark數據庫中45mm~58mm這個焦段自動對焦鏡頭中Sharpness的最高分而取的。實拍了這段時間,我不否認這是一顆銳利、各種光學收差上問題不多的一顆鏡頭,不過要稱作為真正的王者,在我心中它還是得踏實地打垮我心愛的Sigma 50mm F1.4 DG HSM Art才能篡位! 因為說真的,光就銳度的話,在我的感覺里Sony好像沒有超過Sigma。當然最開始我也十分懷疑自己、不甘心,畢竟我花了不少錢買了個新的鏡頭,怎麼可以不同場比較、光憑印象流就覺得Sony打不贏Sigma呢!?但是我在DxOMark仔細看了他們的數據之後,其實也印證了我自己的印象。

如果各位到DxOMark裡,Measurements中的Sharpness,再進入Field map部份仔細查看Sony銳度的分佈圖的話,比較下Sigma(不管是插在像素比α7R Mark II更高的5DS R還是更低的5D Mark IV)就會發現Sony不管是在光圈1.4/1.8/2都不會比Sigma來的銳利,這也和我這段時間使用下來的印象是差不多的。




對我來說足夠明顯,無論是中央還是邊角,Sony都沒有像Sigma一樣有爆了表的銳度。我第一次在α7R Mark II的背屏看到Sony FE 50mm F1.4 ZA拍出來的照片的時候,也沒有像我當年第一次看到D800/D810Sigma拍的那種震撼。所以我必須說,實際銳度讓我有一點點小失望,因為我花了兩倍多的價格買了個銳度更差的鏡頭了。

(順帶一提,大陸蘭拓那邊的測試結果好像和DxOMark與我的印象中的結果是有出入的,即:Sony > Sigma。所以如果想要找第三方意見,可以去看他們更詳細的技術性評測。SonySigma品控都是出了名的爛,雖然我去檢查過我這顆Sony、也換過10來只的Sigma,我也不敢保證我的就一定一定一定是完美的。)

我寫了這些其實也只是為了給SigmaArt系列拍拍肩膀再次讚賞一下而已,畢竟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直逼Otus的銳度,還要什麼自行車?對吧?Sony當然也沒有那麼那麼不堪,因為它照樣能夠吊打大多數其他廠家的標準鏡頭,至於Sony在其他廠的鏡頭設計跟上時代之後還能笑多久,我就不得而知了。


索尼/蔡司玄學

Zeiss的Planar 50mm從過去就有著"標準的帝王"的美譽(Contax)。而就算習慣後期,我還是想要談談這顆鏡頭的發色。我一直以來用的Sigma色調偏冷偏素偏硬調,不過我調的很習慣了,也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目前我對Sony的感覺是它比較中性,階調也是偏硬調。深邃的顔色毫不輕浮,很容易拍出各種東西的質感。這和我另外的一顆FE 85mm F1.4 GM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


DSC01066-编辑


DSC01062

DSC01152-编辑

DSC01184

G Master我以後會分享一點心得,不過Sony已經很明確指出ZeissGM系列的開發理念有所不同,這個就算只是行銷策略,我們作為外行的也只能認了。心理作用也好,不是也好,我看不出來有什麼所謂的"Zeiss 3D-Pop",不過掛著一個歷史悠久的廠牌做保證總不會降低格調吧。在使用FE 50mm F1.4 ZA的這段時間,其實除了畫質,我也不得不稱讚α7R Mark II的防抖能力,這讓我能在低於1/60的快門速度還能手持如此重大的鏡頭拍照,實為難得。


Carl Zeiss Family
(往年的Carl Zeiss,名字一樣,其中的含義卻大有不同)


雖然不是爲了極致虛化而設計的G Master系列產品,Sony還是很奢侈地給FE 50mm F1.4 ZA配備了11枚光圈葉片來保證光斑在縮小了光圈後依舊保持圓形。要知道,連35mm那顆可都只有”9枚,可見Sony這次在50mm下的功夫並非一般。除了這顆以外,目前Sony的定焦鏡頭中,11枚葉片的配置也是只有G Master才有的待遇。

DSC00679-编辑

DSC02278-编辑
(採用Sonnar結構的FE 55mm F1.8 ZA有著現代鏡頭少見獨特的虛化風格)


比較可惜的是,50mm這顆在冗餘光圈的設計下,焦外的彌散圓還是存在點菱形狀。但除此之外它沒有明顯的口徑蝕,與被許多人詬病的FE 55mm F1.8 ZA的虛化方式有著明顯的風格區別(雖然我很喜歡55mm帶有點小漩焦的個性)。50mm的光斑就算是在邊邊角角的位置還是能保持比較圓的形狀,這應該可以滿足各大愛好者。

FE 50mm F1.4 ZA Bokeh Ball Test




綜合美麗虛化,高銳度,與高反差,這才是最強的現代Planar

A卡口上有著噩夢般紫邊表現的那顆50mm F1.4已一去不復返。全新設計的FE 50mm F1.4 ZA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能與現代Distagon結構鏡頭平起平坐的殿堂級 標準鏡。如此高價格的高速Planar,大概也是繼Contax單反用的55mm F1.2以來的高標,而綜合性能也可說不負成為傳說級的鏡頭的後繼者。


R0000058-编辑



R0000091-编辑
(與用Sigma時一樣,有的時候因為鏡頭太重,更寧願拿起GR隨拍...)

F1.4的時候就算不是第一也是數一數二的銳利程度、還有能靠著Sony傳感器的高度後期修正能力扶持的 實拍表現,這樣的鏡頭已重新詮釋了Gauss進入PlanarDouble Gauss)時代之後的最新進化,有著滿滿的誠意與現代感。還有50mm對我來說是個可進、可退的好夥伴。靠近了一點嫌狹窄、後退了又覺得稍微廣了,這樣的視角說不定也能成為大家的瑞士軍刀。



DSC00897-编辑



DSC00873-编辑


不過,到最後,綜合考慮體積、畫質、與價格,我其實還是更推薦大家買FE 55mm F1.8 ZA多過於這顆鏡頭。(話外音:那你前面全白說了?)

是的,除非和我一樣對高速50mm這個規格病態般地執著,我絞盡腦汁了還是想不到什麼太大的理由一定要把大家推上FE 50mm F1.4 ZA。反倒是FE 85mm F1.4 GM方面我會建議咬咬牙直沖G Master,而不是選擇便宜三分之二的廉價FE 85mm F1.8,具體理由以後也希望和大家分享。

More images to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