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x T2用了快一年了,愛恨交織,但是幾乎每天帶著。 X100T在身邊的時候,T2使用的機率雖然大大減少了,但是想毫不在意地snap的時候還是會用用。
買T2的契機,其實是因為之前過手了幾台35mm畫幅的底片相機,包括Nikon FE2、F3HP甚至是自動化的F100,讓我覺得帶在身上挺重的,還不如帶我的X100T出門。所以去年年中左右物色了幾台自己想買的隨身相機。第一眼就看上了Ricoh GR1/S/V和Contax T2/3這兩個系列的相機。一點是因為焦距自己足夠喜歡,另一點就是覺得夠有個性、夠好玩。
1年下來拍的最多的底片是Portra 400還有Ultra Max,最近一個月才轉拍Fuji 400H跟Neopan 100 Acros。如果帶著120畫幅相機,就會拿T2跟120相機用一樣的底片(120 acros / 135 acros etc.)混著拍。不拍大家常用的Ilford卷或者Tri-X的原因是想和X-Pro2的Acros模式好好的比較。這個以後我也會另外寫點東西,對比真假Acros。 (Spoiler alert:Fuji真心不愧是做膠片的)
去中古店看的時候手裡把T2拿起來,其實覺得T2還蠻大的,直覺比以前用過的Fujifilm Klasse還大,但其實手感還蠻好的,並不算特別重,屬於能夠一隻手拿起來對焦拍照的相機。
我對握持感的要求也不低,T2算是剛剛好達到標準線吧。雖然沒有突出的手柄部分,但是整體的titanium外殼加上手柄部分的一點橡膠讓相機不會很滑手。本身重量的平衡感也很到位,算是可以隨拍的相機,在我心目中就大大地加分了。
手感、操作性
因為T3超出預算、Nikon的XXTi系列始終看不上眼、Ricoh的28mm視角還是不太習慣,就決定買了Contax T2,剛到手沒多久,我和朋友借了一台GR1V一起拍了一星期左右的時間。說實話,GR1V的手感實在是太舒服了。又輕又小,是真正的口袋機器,而T2大概屬於能勉強塞進牛仔褲的隨身相機。如果牛仔褲稍微緊身一點,還會讓人覺得奇葩,寬鬆一點又讓人覺得邋遢,所以我一般都把T2放到外套、夾克的口袋裡面。
T2的大主要還是在於稍微比GR1V厚實一點。我沒有長期用過T3,不過在店裡握起來確實比T2更輕薄。嚴格說起來,T2大概就像一塊板磚一樣。不過話雖如此,它本質上還是一台隨身相機,比SLR還是要輕便許多的。
作為一台我日常隨拍、記錄生活用的機器,我覺得它是通過了我“願意帶出門嗎”這個門檻的相機。
光學取景器
習慣了SLR的超大超亮光學取景器的我一開始很不習慣T2、GR1V的取景器。如果我不戴隱形眼鏡的話,還是得貼的緊緊地才能看清楚frameline、看得清楚完整的構圖。在稍微強一點的光源下,frameline幾乎會消失掉。在T2的光學取景器裡面是能夠看到快門速度的,但是它不會顯示地很完整,只會有三檔(1/30、1/250、1/500)顯示出來給拍攝者看,也不會顯示曝光補償的範圍,其實是很不爽的。
如果在2.8光圈下超過了1/500的最高快門速度,T2會自動進入P檔的全自動模式,這點也會在取景器中顯示出來,算是一個比較良好的設計。
對焦
Contax T2的開機炒雞方便,只要一撥動機身右上角滾輪就能從OFF進入AF模式,再撥動一檔就能進入無限遠對焦模式,很能夠符合各種類型的拍攝者。
我用T2的時候基本上不會使用手動對焦,一點是因為我不會算什麼嘰里呱啦陷阱對焦、嘰里呱啦zone focus這種裝逼類型的snap法則,第二點是因為這台機器我本身就拿來當作傻瓜相機使用的,我希望它是聽我的直覺,快速地被我使喚,我才不願意去手動慢慢對。
如果真的要手動對焦,T2和很多能夠手動對焦的相機一樣提供指示燈。而且這顆38mm的鏡頭最大才2.8的光圈值搭配最近對焦70mm,基本上可以保證在最大光圈下景深的容錯率也挺高的。不容易對失手。
在大白天下我還沒有遇過太大的對焦失誤的情況出現,暗處也只有少數機率會失焦,還不算太差。
T2的鏡頭
這是我在底片上第一次玩Zeiss的鏡頭,我必須說我是比較滿意的。首先,我不知道什麼是德味,所以我們先把這該死的詞語放一邊去別提。真的聽的耳朵要痛啊,什麼鬼德味。
我拍了大概一年下來,覺得這顆Sonnar 38mm F2.8算有著高反差、暖調的個性。和T3比起來,T2比較濃烈,而T3則是在保留色澤的情況下稍微清淡、中性一些。當然T2和T3的這兩顆Zeiss比起Ricoh的那些鏡頭還是偏向暖調的,GR1V我拍起來覺得偏向冷色系。同樣偏向於硬派的描寫,Contax T2和GR1V卻是兩種味道。
老實講,底片只要有比較良好的衝掃,我還沒看過太肉的鏡頭。 T2的這顆Carl Zeiss Sonnar我覺得算是足夠銳利的。真要說的話,我覺得具體的成像傾向有點類似於我的第一台比較貴的數碼相機 - RX1R。 T2可能比那顆35mm F2 Sonnar再暖色一些。拿T3和RX1R相比的話反差又沒有它那麼大。
和Nikon的鏡頭比起來,Contax上的這顆個性較為明顯,和Ricoh一樣富有味道。而具體要怎麼選得看用戶自己的喜好了。我算是不是特別喜歡、又不像之前對GR那樣排斥這顆鏡頭的描寫吧。還有一點要提起的就是,這顆Sonnar鏡頭暗角算是很明顯。雖然還不至於阻礙成像,但是大多數時候是能夠看到的。我覺得也算是這顆鏡頭“個性”的一部分吧。
我聽我借GR1V的朋友說他覺得T3的鏡頭比T2好。畢竟我沒長時間接觸T3,我也不知道是好在哪兒,但是兩顆鏡頭確實有點不太一樣。我看過大陸和台灣幾個T2、T3的心得文,可是都覺得和我所用下來的感受不太一樣。國內衝掃常常能看到T2拍出來的照片出現很鬼畜的顏色,可能是國人xjb衝掃所帶來的結果吧。個人覺得Contax的那顆Carl Zeiss鏡的色調被國人玩壞了,簡直名聲掃地。希望大家不要被那些噁心的顏色給騙了,那真的不是T2、T3能帶給用戶的體驗,太尼瑪噁心了,自己買個flatbed scanner用SilverFast掃出來都比那些劣質掃描好看。
總的來說,T2的鏡頭和我數碼上常用的Fujifilm XF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清新亮麗的Fujifilm與濃厚的Contax Zeiss差別非常明顯,也算是對我的kit的一種補充吧。偶爾體會一下別的感覺也滿好的。
當然,上面說了這麼多,主要還是要看選擇的底片和衝掃的質量了。
Contax T2我比較反感的幾點:
- 最大的F2.8光圈只能在P檔使用(WTF)
- 不能手動調整底片的ISO值,讓拍攝衝掃少了許多彈性(WTF)
- 1/500的最高快門速度限制讓我在大白天必須小光圈拍攝(WTF)
- 70mm的最近對焦距離導致沒法拍close-up(WTF)
- 機械過片的聲音非常響,而且快門還不像Konica Hexar AF有Silent Mode(WTF)
總結
隨身底片機其實是一種很好玩的玩具。不管是用T2還是GR1V,我都能感覺到拍攝的樂趣。如果大家用膩了SLR或者RF的話,可以建議試試看這些帶AF的小巧隨身機器。底片有許多劣勢大家自然也是清楚的,但是畢竟沒有背屏LCD可以檢查拍的照片,這種相機也好體驗真正直覺性的隨手拍。要用森山大道的ノーファインダー(不看取景器拍攝)技巧或者アレ、ブレ、ボケ(手抖+低速快門製造動態失焦感)也好、認認真真的看取景器橫平豎直構圖也好,它都能很輕鬆地辦到,自然也能很輕鬆地被拍攝者駕馭。
T2算是在我手邊活最久的相機了(包括數碼相機),主要還是因為它夠小、我用不膩,加上它實在是太便宜了,根本沒有再賣掉的價值,還不如留在身邊慢慢玩。我大概2週不到沖洗一次底片,畢竟主要拍的還是數碼多。但是這種底片拍的生活照也不會像數碼一樣讓我有種一回家就想要倒照片進硬盤的衝動,多了一份淡定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再看到自己的生活照,會有種很奇妙的滋味。常常會看到很多人鍵盤吹噓“小時候爸爸給我了一台XXX”、或者“我XX年前就開始玩XXX了”,不同這些人,我小的時候沒有像很多人一樣有機會把玩底片,自然也就很少有過這種感覺了。現在嘗試,實在是非常特別。
T2的很多quirkiness都在T3上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如果有錢的話會建議大家去試試看T3,除非願意自己被T2的各種限制給束縛。 T2我一直當傻瓜相機來用(因為本身設計限制炒雞多),反正我拍的不是什麼藝術照,只是為了給自己記錄生活隨拍帶感一些而已。我樂意這麼拍。
最後,雖然我不習慣28mm的視角,我可能之後還是會去搞一台GR系列的機身來玩玩看。拿著GR1V和T2一起把玩的那一周實在是讓我意猶未盡。能放入牛仔褲口袋還不會太突出、足夠快速的對焦速度、冷色系暴力的描寫能力,讓我覺得GR可能才是某種意義上的snap shooting的王者。 T2作為一台隨身隨拍機,不管是在體積還是功能性上都和GR1V有一點點差距。
這些隨身相機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真的要我說這個和RX1R(Mark II)、GRII、X100T、X70等等的這些數碼隨身相機有什麼差別,我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上來。簡單來說,只能說各有各的魅力吧。
期待大家也體驗看看這些底片隨身相機。
Camera: Contax T2
Film: Kodak Ultra Max 400 / Fujifilm Pro 400H / Fujifilm Neopan 100 Acro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